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15年发展规划:到2025年销量占比达25%

2019/12/5 16:20:36 人评论 次浏览

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15年发展规划:到2025年销量占比达25%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力、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应用……近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15年发展提出目标。


  文件提出,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汽车强国建设。


  文件还明确,将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系统。


  自2012年国务院发布实施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已经连续3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该文件衔接了2020年的发展和接续,目的是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在林伯强看来,对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新的发展规划强调以市场主导、创新驱动为主要手段,更多侧重于鼓励技术创新、构建新型产业生态以及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是一件好事情,是符合实际的。”厦门大学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近几年,得益于国家政策加持,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不过,今年以来,受车市下行和补贴退坡甚至取消等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出现大幅下滑。工信部近日的发文是务实的,可以使整个市场提振信心。


  记者注意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94.7万辆,同比增加10.1%。但自今年7月份以来,新能源汽车已出现连续4个月同比下滑的状况。据悉,中汽协也已将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由160万辆下调至140万辆。那么,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的目标实现难易度如何?


  “2025年销量占比达到25%的目标有难度,但是也有可能实现。”林伯强说,“之前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良好,经历了爆发期,按照之前的发展势头来看,也可能迎来第二个爆发期,实现该目标也不是没有可能。未来几年,关键是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来支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是政府需要去做的,基础设施完善后,消费者有了买车意愿,汽车销量有了提升,也就有可能达到目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运输中心主任程世东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销量取决于它的市场竞争力。车企需要加强技术突破与创新,在缩短充电时间和加大续航里程方面来提升竞争力,缩小与传统汽车在这两方面的差距,进而提升销量。


  文凤汽车创始人张志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公布《征求意见稿》来看,该文件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措施等方面,为2025年销量25%的目标实现提供了保障。未来市场不断向上和繁荣发展是一定的。


  电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发展潮流和趋势。在张志勇看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也将利好整个行业发展。


  “不管怎么发展,把车卖出去才行。”林伯强表示,目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一个主要担忧就是充电问题,补贴退坡后,应该把这部分补贴转向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上,比如充电桩建设、充电路径的开发等方面,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发展。


  程世东表示,从新能源车层级的销量看来,高端车和低端车的销量降幅较小,说明有市场需求。未来在促进销量方面,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在已经有车的城市家庭中,推广高端新能源汽车,满足家庭成员的出行需求;二是在农村中,可以推广作为代步工具的低端车,满足小范围出行需求。


  张志勇表示,过去几年,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通过给予补贴,推动充电设施建设,对产业发展利好。下一步,在政策支持范围上发力,不限于一二线城市,向县乡、农村等地区扩展,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大也会有一定帮助。


  此外,张志勇认为,在中央政策推动下,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还需要秉持公平竞争原则,在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开拓农村市场、各部门协同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产经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栏目类别